填坑施工中。。。
原创: 欢迎各种形式的搬运,但请务必注明本文出处
不然我顺着网线摸过去干你,打到你🐎都不认识
据说,完整地研究最速降线问题要回答以下3个问题
- 满足什么条件的曲线才可能是最速降线?
- 如果在给定的起点和终点间可能存在最速降线,是否只能找到一条最速降线,还是说可以找到多条?
- 如果在给定的起终点间不幸找到了多条路线均可能是最速降线,我从这些路线中挑了一条说就是它,如何让在座各位相信我并不是在这些备选路线中乱挑一条来糊弄人?
第一个问题问的是最速降线是否存在,它必须满足怎样的条件;第二个问题问的是满足必要条件的路线是否唯一;问题三则要求给出清晰的、无法辩驳的理由,来证明没有任何一条曲线的下滑耗时比最终找到的曲线更短(可能有其它曲线下滑耗时和它一样,但不会更短)。
然而我认为这样的三问实在是不恰当的,它是站在问题的结论的角度反向提问,将已有经验灌入其中好让学生快速推得结论,而不是一种遵循科学探索规律的思路。
我何出此言呢?试想知道了最速降线的必要条件,但是用此条件却找出两三条曲线,那就能证明最速降线不唯一吗?按上面三个问题的思路,一旦求出几条曲线来,势必要对问题二得出否定的结论,那要是后面无法有力回答这几条曲线是否耗时相同,就无法回答问题三,岂不是打脸?就算绞尽脑汁在这几条曲线中分出了个高下,发现最速降线只有一条,那不也是打脸第二问的结论?再退一步说,既然求出了几条曲线来,我拿不准,那问题二就变得缺乏意义,不如直接看问题三,这更加说明这种提问方式有毛病嘛。所以问题如此设置、如此的思路,完全是建立在吃准了问题二只会得出唯一解的经验之上。辣鸡!he~ tuī !
过了好几个月了,我又来填坑了。
这几个月里,我也看清了很多东西,咱们就不要对前人的研究抱那么大的不满了,只要知道那个思路是有问题的就行了。
其实就是要看到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的不同,我们可以轻易地推断出最速降线的一些性质,但是用这些性质去重构一条线,它就一定能还原最速降线吗?比如,我们知道一条线要是最速降线,其上每一个小段都必须是最速降线,因为如果有某一段不是,我们就能将这一段替换成最速降线,从而减少整段线的下降用时,但是如果我们将一段段的最速降线头尾相接连成一条线,用我们已知的必要条件去强行构造,得到的就是新的最速降线了吗?显然不是的吧,如果这一点有的看官想不通,我在后面举个例子,画个图,就很清楚了;逻辑清晰的朋友可能发现了,我这里稍微偷换了概念,最速降线首尾相接并不能保证每一段都是最速降线啊,哈哈😜,好吧,是的,但是不可否认的是,这里依然是有一个绕不开的问题:一条线被任意分成n段(n>1)后如果每一段都是最速降线,那么这条线本身是否就是最速降线呢?
用数学归纳法,我们知道,这个命题只需证明n=2时成立就够了,这个,其实也挺容易被证明的(具体过程我就省略了),但即使知道这个,也没有什么卵用(希望有后人能打脸我),因为如果要用这个方法构造我们新的最速降线,至少要已知2条最速降线吧,可见这是个自我循环的无底洞。
所以我说,忘却前人问题一、二、三的思路,忘却什么用必要条件去构造,干就完了,我们直接回答问题三,就不用去管问题一、二了。首先,我们要回归物理学一个非常朴素的思想:理想外推。
牛顿第一定律也是一个存在逻辑循环论证的东西,当年伽利略为了证明这个做了一个“半实践”的斜坡实验,我们来回顾一下。

图1 伽利略理想斜坡实验
之所以说这是个“半实验”的实验,是因为真实世界中并没有伽利略要求的绝对光滑的斜坡,也更不可能有图1 丁中无限大的光滑平面,但是这个实验中的朴素的理想外推思想是人们的共识,所以我们不妨也来理想外推一下。